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Writer's picture中山思辯小編

中山校園沙龍:外語廢不廢?

校園議題沙龍終於結束惹, 現場反應比想像中熱烈好多!

謝謝參與的同學與教授, 大方分享自身的觀點及故事, 也踴躍對議題進行討論,讓校園沙龍因你們變得完整。

也感謝淡江大學的顧濤及陳可惠兩位辯手精彩的表現, 希望大家下次還能共襄盛舉。


校園議題沙龍 畢業門檻存廢

時間 : 03/26、晚上07:00~09:30 地點 : 管院2016教室

參賽選手

正方一辯:淡江大學 陳可惠、正方二辯:淡江大學 顧 濤 反方一辯:中山大學 劉岱宜、反方二辯:中山大學 丁啟翔






辯影院-影評

【正方一辯立論】


需要性: 從時代的變遷作為切點,主張每個人都需要有兩種外語能力,而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,都需要基礎的外文能力,故而考試的強迫性也其必要性。

1. 業界如台塑等,都要求新進員工附上英文能力的檢核。 2. 學術的閱讀,也需要英文閱讀,才不會誤解原意。


解決力: 民調:學生都贊成設立門檻 慈濟大學論文:門檻引起學習動機 個案:有門檻才學習


【反方二辯質詢】

1. 界定題目論證範圍,不是論證外文能力重要與否,而是證明門檻重要與否。 2. 個案不是通案,有辦法透過社會學的工具分析證明門檻設立就能促成學生進步嗎? 3. 態度上會變正面,等於分數會變高嗎?


策略分享

這輪質詢設計是有連貫性的。第一個問題是界定雙方對於議題上認知的側重,壓迫解決力上的論證;第二個問題則是進一步挑戰正方解決力,解構對方只利用個案論證的瑕疵;第三個問題是接續對方的資料往下挑戰,學習動機不等於外文能力變好,讓正方的需要性跟解決力脫鉤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【反方一辯立論】


建立判準: 利用大法官釋憲說明,畢業、退學等都需要建立在合理的要求上。雙方爭搶的就是大學教育制度合理性的詮釋。


立法目的無法達成: 1. 用全球性的英文調查資料反推台灣的英文門檻實施成效不明。 2. 考試的模式都僅有反覆的背題與死記,反而讓人無法有效學習。


立法目的不正當: 實際幫助學生的不該是考試壓力,而是有效動機的提升。完整的教學才應該是英文變好的核心。


執行成本: 1. 學生每年都要浪費錢,每年18億元的影響。 2. 學生被門檻限制,必得分配時間修習外文,與適性發展的概念也違背。


修正建議

稿子應該倒過來論述,主要先以大學試性發展這個切點先出發,界定出雙方思考大學教育性質的分野,再解構英文門檻造成的弊害比較恰當。如果能先解構立場差異,再跳進去對方的視角拆解解決力,在層次上會更為分明(先說我的立場是什麼、再看你的立場有沒有成立)。如果不這樣執行,容易讓聽眾誤解反方其實主要都是挑剔正方的制度,而沒有跟正方不同的價值出發,容易讓藏在後面的適性發展給落掉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【正方二辯質詢】

1. 為考試讀書怎麼不會提升自己的能力呢? 小結頂多是企業要求更多,沒有否定為考試學習的成果。 2. 是考試方式有問題,還是門檻有問題?


策略分享

這輪質詢正方的防守只處理兩個面相,卻隱含一個前提:「為考試念書必然是好的學習方式」。從這個前提出發,兩個問題的主軸就很明顯,他們試圖詢問為什麼考試這個制度不好,還是它只是不夠好。反方如果聰明一點就要推舉證責任給正方,說明考試不過是一種手段,好壞往往要看情境而定,八股文的例子就是個好回應。而正方面對這種回擊,可以有兩種處理方式,其一是如正方處理的模式,承認考試有瑕疵,不夠好,那只要修正一下就可以更好;另一者,本人建議直接用舉證資料去解釋考試的功用,最差也要利用現行的應試升學政策去反推考試制度的效力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【反方小結】

攻擊需要性 英文若很重要,科系就會要求,過了系上要求就好,二次認證無意義。 英文若不重要,就是浪費他人時間,機械不需要商用英文,何必要求?

攻擊解決力 學術能力的英文深度不低,這種要求也沒辦法完成閱讀Paper的可能。 門檻的設立只會讓有些人學會填答案而已,英文不會變好。 退一步,如果這個真的這麼有效且需要,大家也會自己去學。


【正方小結】


收割需要性: 點出反方來回都不否認英文能力有其應用之處。 業界需要、研究也需要。


解釋需要性: 外語能力好,才有動機看原文書。

跳入反方適性發展論述 不要求英文,教授就開不了課,課程才無法延續。


修正建議

雙方的結論都充斥著諸多盲區,最明顯的莫過於英文門檻的想像為何,其實正反方的理解有明確落差。反方認為現有門檻的設計不是大學生的必須能力,故而這種要求就有可能造成偏差。正方則認為,這是基礎再不過的能力,原文書的閱讀就需要用到,如果不要求,還發展什麼呢? 這裡的建議是,雙方對於現行各校實質施行的政策應該有更多的舉證和說明,不然就流於各說各話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【正方一辯盤問】

第一個問題,再次詢問考試沒有成效是因為方法還是考試本身?反方立場踩更死,說考試存在就會有錯誤的誘導。正方進一步質疑,如果有壓力就不學習,那英文門檻是怎樣的壓力。


第二個問題,正方挑戰考試金錢負擔的程度。反方的回答是,需要的人已有方法、不需要的人增加麻煩,來回都是浪費錢。正方下一步拿資料證明,現狀的制度也有補助,削弱弊害。反方回應兩層,其一是回到正當性說明,浪費錢不分多掛;其二是說明補助不是普及性措施,成本依舊很大。


第三個問題,正方拆解反方舉證門檻下成效不佳的全球性資料,說明那只是時間序或國籍的差別。反方承認,但要求正方也要舉證英文門檻與分數的相關性。


【反方一辯盤問】

第一個問題,再次確認理工科系不用商業英文,多益考試造成麻煩。反方的回應是,那只是考題的差別而已,不是不用門檻;第二層回應是,有門檻但各系所可以調整。


第二個問題,盤問成效的多寡?正方舉證,動機能夠增加。反方追問,這樣分數能增加嗎?正方沒有給出答案。


第三個問題,類比的詢問。如果辯論很棒,就代表應該納入畢業門檻嗎?正方立場踩更死,回答有益就好。


第四個問題,壓力造成傷害怎麼辦?正方認為,壓力是肯定的,學到不必要的科目也難免的,這種事情無可厚非。


修正建議

建議的部分主要不在於內容,而在於技巧。盤問的特色是利用快節奏的短打來製造場感,所以優秀的盤問裡辯手需要一個問題配一個小結來進行快速的推進,如果對方回答出與小結相違背的答案,就可以點另外一名辯手回答,製造出場感上的優勢。正方和反方的問題就在於習慣性的照著架構盤問,但因為多人答辯的緣故,節奏不好掌握,建議要試圖把盤問單點單點作攻防,才能夠製造比較多的小結,方便後面申論撿起來用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【自由辯】

戰場一:爭奪英文門檻的成效 正方舉個案,反方說英文學習之後的趨勢是負面效應,來回不知道有沒有增加動機。反方進一步攻防,門檻和分數之間的關係為何?


戰場二:大學教育核心 反方挑戰,大學的核心不是職業訓練所。正方的看法是包含但不限於,所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才是核心。


修正建議

建議同樣跟盤問一樣,雙方都需要利用清楚的小結,如「我們已經達成…共識」、「你方這個攻擊已經失效了」來歸納場上的情況。如果後面又碰到一樣的攻防糾纏,就可以吐「同樣的問題回答過您方了」這句話帶走,建構出快節奏的打、帶、跑,優勢才會清楚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【正方二辯結辯】

首先,正方選擇優先釐清雙方對於門檻上的歧異,正方覺得施作政策不是沒彈性,而是交給各校或各系所決定就好,以此淡化反方的攻擊。話鋒一轉,接著說明門檻的意義,大學的經費和使用必須回應社會,故而門檻的成立是必要的,不應該偏廢,適性發展也該有限縮。


【反方二辯結辯】

拉扯全校性英文門檻的想像,全校就是同一標準,如果是系所認定那就不是全校性的標準了。追打弊害,門檻不盡然必要更會造成負擔。

下一層次,反方談社會人才的結構和宰制,大家都只是順應潮流去多賺錢而已,但這有違大學的發展,大學就該是追求知識的殿堂,不需要讓學生獲得他不想要但被迫要學的東西。

若從學生來看,人才該從自己出發。人才的定義早就翻轉了,英文的應用能力也在衰落,人才要創意、人才要從自己出發,我們不需要別人定義誰是人才,只有學生才能自己定義自己。


7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